1
0
wiki/FormalSciences/ComputerScience/ComputerStorage/4.StorageArchitecture/存储架构.md
2024-10-14 16:48:38 +08:00

20 KiB
Raw Permalink Blame History

title description keywords tags author date
3. 存储架构 本文介绍了存储架构的类型、发展历史、实现原理、技术架构及其优缺点涵盖DAS、NAS、SAN、SDS、HCI和云存储。
存储架构
DAS
NAS
SAN
SDS
HCI
云存储
FormalSciences/ComputerScience
ComputerStorage/StorageArchitecture
仲平 2024-07-25

存储架构

存储架构是企业 IT 基础设施的核心部分决定了数据的存储、管理和访问方式。本文将详细介绍存储架构的不同类型及其发展历史、实现原理、技术架构和未来展望包括直接附加存储DAS、网络附加存储NAS和存储区域网络SAN

直接附加存储DAS

DAS-NAS-SAN_01.png

直接附加存储Direct Attached StorageDAS是最早的存储架构形式之一广泛应用于早期的计算机系统中。DAS 系统通过直接连接存储设备到服务器的方式实现数据存储和访问。与网络附加存储NAS和存储区域网络SAN相比DAS 架构更加简单,性能也较高。

发展历史

DAS 系统的发展始于计算机早期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演变和改进。

  • 1970 年代DAS 系统初期使用并行 ATAPATA接口这种接口在台式机和服务器中非常常见但受限于传输速度和数据线的限制。
  • 2000 年代初:随着技术进步,串行 ATASATA接口逐渐取代了 PATA 接口。SATA 接口不仅传输速度更快,而且数据线更细、更便于管理。
  • 2000 年代中期:串行连接 SCSISAS接口出现进一步提升了 DAS 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SAS 接口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并且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
  • 2010 年代非易失性存储器快速接口NVMe开始被广泛应用使得 DAS 系统的传输速度达到新的高度。NVMe 接口利用 PCIe 总线,实现了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 IOPS 性能。

实现原理

DAS 系统通过专用接口将存储设备(如硬盘驱动器或固态硬盘)直接连接到服务器的主板上。每个存储设备都有其独立的数据通道,与主机直接通信,不经过任何中间网络设备。这种直接连接的方式确保了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技术架构

DAS 系统的主要组件包括:

  • 存储设备硬盘驱动器HDD或固态硬盘SSD用于存储数据。SSD 由于其高性能和低延迟,逐渐成为主流选择。
  • 接口:实现数据传输的接口,包括 SATA、SAS 和 NVMe。不同接口类型提供不同的传输速度和功能。
  • 控制器:管理数据读写操作的硬件或固件。控制器负责协调存储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优缺点

优点:

  1. 高性能:由于存储设备直接连接到服务器,数据传输路径短,延迟低,性能高。
  2. 低成本:相较于 NAS 和 SANDAS 系统的架构简单,不需要额外的网络设备,成本较低。
  3. 易于部署DAS 系统的安装和配置相对简单,适合小型企业和个人用户。

缺点:

  1. 扩展性差DAS 系统的存储容量受限于服务器的接口数量和可支持的存储设备数量,扩展性较差。
  2. 共享性低DAS 系统通常仅限于单个服务器使用,不能方便地在多个服务器之间共享存储资源。
  3. 管理复杂:随着存储设备数量的增加,管理和维护多个独立的 DAS 系统变得复杂。

适用场景

DAS 系统适用于以下场景:

  • 小型企业:由于成本低、易于部署,小型企业常采用 DAS 系统满足其存储需求。
  • 高性能应用:需要高数据传输速度和低延迟的应用,如视频编辑、科学计算等。
  • 特定任务某些专用任务如备份服务器、监控系统等由于不需要共享存储资源DAS 系统是一个理想选择。

**直接附加存储DAS作为一种经典的存储架构具有高性能、低成本和易于部署的优点。**虽然在扩展性和共享性方面有所不足但在小型企业和特定应用场景中DAS 系统依然是一种高效且可靠的存储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发展DAS 系统的接口类型和性能不断提升,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使用体验。

网络附加存储NAS

DAS-NAS-SAN_02.png

网络附加存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是一种专为数据存储和文件共享设计的设备。通过连接到网络NAS 设备可以为多个客户端提供集中式存储服务解决了直接附加存储DAS在共享和扩展性方面的局限。

发展历史

NAS 系统的出现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90 年代,旨在克服 DAS 系统在数据共享和扩展性上的不足。以下是 NAS 系统发展中的几个关键节点:

  • 1992 年NetApp 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 NAS 设备,采用了文件系统和 TCP/IP 协议,使得存储设备能够通过网络进行文件共享。
  • 1995 年EMC 公司进入 NAS 市场,推出了高性能的 NAS 产品,进一步推动了 NAS 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 2000 年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NAS 设备逐渐支持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和效率。
  • 2010 年代:引入了 10GbE 和更高速的网络接口,使得 NAS 设备在性能上有了显著提升,并开始支持更多的企业级功能,如快照、复制和远程备份。

实现原理

NAS 系统通过网络接口通常是以太网连接到局域网LAN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共享。客户端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通过网络文件协议如 NFS、SMB/CIFS访问 NAS 设备上的数据。

技术架构

NAS 系统的主要组件包括:

  • 存储设备NAS 设备内部集成了多个硬盘驱动器HDD或固态硬盘SSD用于存储数据。
  • 网络接口常见的网络接口类型包括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和 10GbE用于连接到局域网。
  • 操作系统NAS 设备运行专用的 NAS 操作系统,提供存储管理、网络服务和数据保护功能。常见的 NAS 操作系统有 FreeNAS、Synology DSM 和 QNAP QTS。
  • 协议支持NAS 设备通常支持多种网络文件协议如网络文件系统NFS、服务器消息块SMB/CIFS、苹果文件协议AFP确保跨平台的文件访问和共享。

优缺点

优点

  1. 易于共享和管理NAS 设备通过网络连接,多个客户端可以同时访问和共享存储资源,简化了文件管理和协作。
  2. 良好的扩展性NAS 系统可以通过增加硬盘或扩展柜轻松扩展存储容量,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需求。
  3. 数据保护:许多 NAS 设备提供高级数据保护功能,如 RAID、快照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缺点

  1. 性能受限于网络带宽NAS 设备的性能通常受限于网络带宽,尤其是在高并发访问或大文件传输时,可能会出现瓶颈。
  2. 延迟较高:相比 DAS 系统NAS 由于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延迟较高,可能不适用于对延迟敏感的应用。

适用场景

NAS 系统适用于以下场景:

  • 文件共享和协作在企业或团队中NAS 设备可以作为中心文件服务器,提供集中存储和文件共享,支持跨平台访问。
  • 数据备份和恢复NAS 设备常用于数据备份和恢复,提供自动备份、版本控制和数据恢复功能,保障数据安全。
  • 多媒体存储和流媒体:家庭和小型企业可以使用 NAS 设备存储多媒体文件(如照片、视频、音乐),并通过 DLNA 等协议实现流媒体播放。

**网络附加存储NAS作为一种高效、灵活的存储解决方案通过网络接口实现了数据的集中存储和共享。**尽管在性能上可能受限于网络带宽,但 NAS 系统在文件共享、数据备份和多媒体存储等应用场景中表现出色。随着网络技术和存储技术的不断进步NAS 设备的性能和功能将进一步提升,继续为中小型企业和家庭用户提供可靠的存储服务。

存储区域网络SAN

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SAN是一种高性能的存储架构通过专用的存储网络连接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为企业和数据中心提供高效、可靠的存储解决方案。SAN 系统提供了块级存储访问,能够满足对高性能和高可用性存储需求的关键业务应用。

发展历史

存储区域网络的发展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旨在解决传统存储架构在性能和扩展性方面的不足。以下是 SAN 系统发展历程中的一些关键节点:

  • 1990 年代末SAN 系统开始普及最早采用的是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技术提供高速、低延迟的存储连接。
  • 2000 年代初: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 IP 的 iSCSI 协议被引入,使得通过标准以太网实现 SAN 成为可能,降低了部署成本。
  • 2010 年代:引入了 Fibre Channel over EthernetFCoE技术结合了光纤通道的高性能和以太网的灵活性进一步提升了 SAN 系统的效率和可管理性。

实现原理

SAN 系统通过专用的存储网络(通常是光纤通道或以太网)将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连接起来。服务器可以通过 SAN 网络直接访问存储设备上的块设备实现高效的数据读写操作。SAN 系统提供了集中化的存储管理,支持高级数据保护和备份功能。

技术架构

SAN 系统的主要组件包括:

  • 存储设备SAN 系统中的存储设备通常是高性能硬盘阵列或固态硬盘SSD用于存储大量数据并提供快速访问。
  • 网络交换机SAN 网络使用光纤通道交换机或以太网交换机连接存储设备和服务器。光纤通道交换机提供高速、低延迟的数据传输,以太网交换机则支持 iSCSI 协议,实现基于 IP 的存储连接。
  • 协议支持SAN 系统支持多种存储网络协议,包括 Fibre Channel、iSCSI 和 FCoE。这些协议确保数据在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之间的高效传输。
  • 管理软件SAN 系统配备专用的管理软件,用于集中管理和配置存储资源。管理软件提供存储设备的监控、配置和优化功能,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和性能。

优缺点

优点:

  1. 高性能SAN 系统通过高速存储网络实现了快速的数据传输,适用于高性能计算和数据库应用。
  2. 高可用性SAN 系统通常具有冗余设计,支持多路径访问和故障切换,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3. 良好的扩展性SAN 系统可以通过增加存储设备和网络交换机轻松扩展存储容量,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需求。
  4. 集中管理SAN 系统提供集中化的存储管理,简化了存储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提高了运营效率。

缺点:

  1. 成本较高SAN 系统的初始部署和维护成本较高,包括高性能存储设备、光纤通道交换机和专业管理软件。
  2. 复杂性高SAN 系统的架构和管理相对复杂,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

适用场景

SAN 系统适用于以下场景:

  • 大型企业和数据中心需要高性能、高可用性存储解决方案的企业和数据中心SAN 系统可以满足其关键业务应用的需求。
  • 高性能计算和数据库应用对于需要快速数据访问和高吞吐量的应用如科学计算、金融交易和大型数据库SAN 系统提供了理想的存储环境。
  • 虚拟化和云计算SAN 系统支持虚拟化和云计算环境中的集中存储和动态资源分配,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灵活性。

存储区域网络SAN作为一种高性能的存储架构通过专用存储网络提供了块级存储访问具有高性能、高可用性和良好的扩展性。尽管成本和复杂性较高SAN 系统在大型企业和数据中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满足了关键业务应用对存储性能和可靠性的严格要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SAN 系统将继续在高性能计算和虚拟化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企业提供可靠的存储解决方案。

存储架构的演变与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存储架构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以下是存储架构发展中的几个重要趋势和技术。

软件定义存储SDS

软件定义存储Software-Defined StorageSDS通过抽象硬件资源使用软件实现存储功能为用户提供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SDS 系统可以在标准硬件上运行,并支持多种存储协议和服务,具有以下特点:

  • 硬件抽象SDS 通过软件层将存储硬件抽象化,使存储资源的管理和配置更加灵活,不再依赖于特定的硬件设备。
  • 灵活扩展SDS 系统可以根据需求动态扩展存储容量和性能,无需更换整个存储架构。
  • 统一管理:通过统一的软件平台管理存储资源,实现对不同类型存储设备的集中管理和监控。

主要优势:

  1. 灵活性高SDS 可以在各种标准硬件上运行,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硬件设备,避免厂商锁定。
  2. 成本节约:使用标准硬件和开源软件组件可以降低存储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
  3. 易于扩展:可以按需添加新的存储节点,实现存储容量和性能的无缝扩展。

超融合基础设施HCI

**超融合基础设施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HCI通过将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动态分配。**HCI 系统利用虚拟化技术,简化了 IT 基础设施的部署和管理,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其主要特点包括:

  • 统一平台: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集成在一个硬件设备中,简化了物理设备的部署和管理。
  • 虚拟化技术:通过虚拟化软件实现资源的池化和动态分配,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 扩展性强:可以通过添加新的节点无缝扩展系统资源,满足业务增长需求。

主要优势:

  1. 部署简便HCI 系统预先集成了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减少了部署和配置时间。
  2. 管理简化:通过统一的管理界面管理所有资源,降低了运维复杂性。
  3. 高效利用资源: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池化和动态分配,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系统灵活性。

云存储

**云存储Cloud Storage利用云计算技术提供按需扩展的存储服务。**企业可以通过云存储服务提供商获取高可用性和可扩展的存储资源,降低存储成本和管理复杂性。云存储具有以下特点:

  • 按需扩展: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存储容量,避免过度采购和资源浪费。
  • 高可用性:云存储服务提供商通常提供多重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措施,确保数据的高可用性和可靠性。
  • 简化管理:用户无需管理底层硬件,只需关注数据和应用,简化了存储系统的运维工作。

主要优势

  1. 成本节约:按需付费模式降低了初始投资和运营成本。
  2. 高可用性和可靠性: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数据冗余和备份措施,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随时调整存储容量,满足业务需求的快速变化。

存储网关和中继技术

随着企业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和存储需求的多样化,存储网关和中继技术在存储架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存储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还简化了数据管理和传输的复杂性。

存储网关

**存储网关Storage Gateway是一种连接本地存储和云存储的桥梁提供数据迁移、缓存和优化功能使企业能够无缝利用云存储资源。**存储网关通常支持多种存储协议,如 NFS、SMB/CIFS 和 iSCSI简化了数据的跨平台访问。其主要特点包括

  • 数据迁移:支持将本地存储的数据迁移到云存储,或从云存储迁移回本地,实现数据的灵活调度和管理。
  • 缓存功能:在本地存储和云存储之间提供缓存,提高数据访问速度和效率,减少延迟。
  • 数据优化:通过数据压缩、重复数据删除和加密等技术优化数据传输和存储,降低存储成本和提高安全性。

主要优势:

  1. 灵活性:存储网关使企业能够根据需要在本地和云存储之间灵活调度数据,适应不同业务场景。
  2. 成本节约:通过缓存和数据优化技术,减少了数据传输量和存储成本。
  3. 简化管理:支持多种存储协议,简化了异构存储环境中的数据管理和访问。

存储中继

**存储中继Storage Relay通过中继设备或服务实现不同存储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同步提高了数据的可访问性和一致性。**存储中继技术在异构存储环境和灾备方案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特点包括:

  • 数据传输:实现不同存储系统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确保数据在不同位置和系统之间的一致性。
  • 数据同步:通过定期或实时的数据同步,确保数据在多个存储系统之间的一致性和可用性。
  • 异构环境支持:支持不同类型和品牌的存储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传输和同步解决方案。

主要优势

  1. 数据一致性:通过定期或实时同步,确保不同存储系统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减少数据不一致带来的风险。
  2. 高可用性:在灾备方案中,存储中继技术可以确保数据在不同位置之间的可用性,提高系统的容灾能力。
  3. 跨平台支持:支持异构存储环境,实现不同存储系统之间的无缝数据传输和同步,简化数据管理。

适用场景

存储网关和存储中继技术适用于以下场景:

  • 混合云环境:企业利用存储网关将本地存储与云存储无缝连接,灵活利用云资源,优化存储成本。
  • 灾备方案:通过存储中继技术实现不同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同步和传输,提高灾备能力和数据可用性。
  • 异构存储环境:在多种存储系统共存的环境中,存储中继技术提供统一的数据管理和传输解决方案,简化数据管理。

存储网关和中继技术在现代存储架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提升了数据管理的灵活性和效率。存储网关通过连接本地存储和云存储,提供数据迁移、缓存和优化功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云存储资源。

存储中继通过实现不同存储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同步,提高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可访问性,特别是在异构存储环境和灾备方案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技术将继续在数据管理和存储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企业提供更加灵活和高效的存储解决方案。

结论

存储架构是企业 IT 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不同的存储架构类型适用于不同的业务需求和场景。存储架构从传统的 DAS、NAS 和 SAN 系统,逐步发展到 SDS、HCI 和云存储,每种架构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更体现了技术进步和需求变化的驱动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存储架构将继续创新和进化,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基础。在未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存储架构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企业提供更加灵活、高效和可靠的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