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 description: 大多数人都理解错了写作,认为只有依靠写作为生的人才需要学习这门技能。其实,写作是生存技能,人人都需要,人人都能学好。如今普通人改变命运、实现阶层越迁的机会越来稀缺,写作正是当下一个很好的机会:不需要强大的资源和背景以及人脉积累,只需要一台电脑和一颗想要改变 keywords: - 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 - 个人成长 tags: - 阅读/个人成长 - 阅读/笔记 author: 7Wate date: 2023-07-17 --- ## 简介 - **书名**:《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 - **作者**: 粥左罗 - **分类**: 个人成长-人生哲学 - **ISBN**:9787115510556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概述 大多数人都理解错了写作,认为只有依靠写作为生的人才需要学习这门技能。其实,写作是生存技能,人人都需要,人人都能学好。如今普通人改变命运、实现阶层越迁的机会越来稀缺,写作正是当下一个很好的机会:不需要强大的资源和背景以及人脉积累,只需要一台电脑和一颗想要改变、敢于尝试的心。2018年3月,在人人都说微信红利殆尽时,作者创立自媒体粥左罗,仅靠写原创文章,1年就积累了40万粉丝,基于3年爆文写作经验,他系统总结了非常具有操作性的写作技巧,希望让更多人学会写作,而且能靠写作赚钱。如何从零开始成为写作高手?《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给出很好的解释,而你需要做的就是马上行动,开始学习,开始写作。因为,这项具有明显复利的技能越早开始学习越好,一旦形成,别人无法在短时间内超过你,时间就是壁垒。 ## 划线 > 写作是倒逼成长的绝佳方法 > 写作是抗攻击性最强的技能 > 别废话,直接开始写。别废话,直接开始写。别废话,直接开始写。 > 这个行业,影响力非常重要。有一个可以快速提升影响力的方法,就是经常在知乎和公众号上发表文章,文章内容不限,可以是研究报告、行业见解等。 > 若只是这样练习,你可能一辈子都写不好。因为在写作方面,新手与高手的差距除了遣词造句能力,还有一个更核心的东西——思考水平。 > 知道了写作的内核是思考水平,于是你开始每天绞尽脑汁地思考,训练思维、提升认知,以求提高写作水平。但若只是这样练习,我依然可以说你可能一辈子也写不好。因为在写作方面,拉开大家思考水平的也有一个核心指标——你的输入。 > 持续、大量、优质的输入 > 讲完这些,我们可以给写作重新下一个定义:写作是对输入进行思考后的输出。因此,提升写作能力的三个核心要素是:输入、思考、输出。 > 要带着目标和预期阅读;要养成边读边思考甚至做笔记的习惯;要更聚焦,进行主题式阅读;好内容要反反复复读;阅读时,要带着批判性思维和学习的心态;在阅读过程中,要不断代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场景。 > 只有公开写作才是真正完整的写作 > 只有进行公开写作,你的文字才能帮助你打造个人品牌,帮助你高效连接人脉和资源。 > 提供新知,创造价值 > 我用换脑、主动娱乐、被动娱乐、自控力、心流、边际效应、峰终定律等概念 > 比如在最后一个维度上,我写的是:如果你是一个“怪物”,一线城市允许你做自己。 > 30岁不结婚,你就是“怪物”。结了婚不生孩子,你就是“怪物”。好好的事业单位不干,你就是“怪物”。你大学毕业后不考研,你就是“怪物”。你夏天穿个超短裙,你就是被人说闲话的“怪 > 容易理解,不能高冷 > 就大众阅读来说,好的内容是那些社会中大多数人踮起脚尖恰好够得着的内容,它不会对大多数人的智力和学识构成严峻的挑战,同时又能让大多数人感受到阅读比自己水平高一点点的内容时的美好。 > 真诚沟通,不端不装 > 《写给每一个渴望向上生长的你》 > 但几乎篇篇是精华,在这里,我不用费尽心思想标题,只需要把内容做好就可以。为什么呢?因为在知识星球里写文章,核心目的只有一个:用最好的文章,服务好社群成员。所以对于所写的文章,不用考虑阅读量,不用考虑后续传播,我安心写好内容即可。 > 有目的地写作要做到三点:一是明确写作目的,二是明确阅读对象,三是明确阅读场景。 > 双方既是信息发送者,又是信息接收者。 > 写作是典型的单向沟通。你写,对方读,或者对方写,你读,这就是写作最大的缺陷。 > 1.采用平等的姿态、分享的口吻 > 我们写文章时,不论写的是故事型的、观点型的,还是干货型的,都要以分享的口吻来写,不要以说教的姿态。 > 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作者没有智力优越感时,才能给读者创造阅读愉悦感。 > 我的助理写过一篇有点失败的文章,题目是《放不下手机?你可能是“屏幕上瘾症”》,这篇文章的一大败笔就是中间有一大部分内容看起来像产品说明书,没有对象感,没有聊天感,只是单纯地传递信息,文章读起来枯燥无味。 > 这一节,我们是以沟通的角度讲写作时的用户思维,那么沟通的效果有几层?最高一层是什么? > 个心理学概念叫“孕妇效应” > 因为我写文章时的出发点不是卖产品,而是回答这样几个问题:考虑读者看到题目点进来后,我能给予他什么?他能得到什么?然后再去想:在这个基础上,我如何自然而然地把我的产品推出来。 > 写作者常有一个思维误区:我只管把文章写好,看不看是读者的事,不看是他的损失。 > 用户思维的背后是产品思维,产品思维里非常重要的一项是服务思维。比如你开一家火锅店,你的食材再新鲜,味道再美味,但服务很糟糕,你的生意也不可能红火。 > 写作者的服务逻辑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1)更直接易懂又有吸引力的标题。(2)颜值更高的封面图和文章配图。(3)提高读者阅读效率的排版设计。(4)更及时地在评论区和读者互动。 > 我也想写,但总是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办? > 你对这个世界要有点意见 > 包装得更犀利:《是金子得选对地方才会发光》改成《职场最大的谎言: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包装得更有品位:《孩子的教育是对未来的投资》改成《投资孩子教育,就是投资你的未来》包装得更有优越感:《培养自己的“静能量”》改成《高手,都在培养的自己的“静能量”》 > 罗振宇们靠不住,薛兆丰们靠不住》一文中,我要论证“再好的方法都不能适用于所有人” > 做加法是为了提高文章的信息总量,做减法是为了提高文章的价值密度。 > 这个技巧需要你的耐心、细心。对于文章,你要一句一句地去读,然后一点点修改。但只要你这样做了,你的文章立马会上一个档次。 > 其实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从因到果,从过程到目的,从方法到成绩。我们梳理事情时也是如此,但当我们表达出来的时候,就要全倒过来。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记住一句话:用演绎推理来构思,用归纳推理来呈现。 > 1.按重要程度排序 > 2.按因果关系排序 > 3.按结构关系排序 > 4.按时间顺序排序 > 5.按推进步骤排序 > 摆事实,讲道理 > 某天,你等红灯时,一个失明的人站在路口不知所措。你正准备去帮他,一位姑娘跑过去扶着他过了马路,你心里会有遇到“同类”的感觉,因为她做了你认为对的事情,这就是共鸣。 > 帮你表达了内心的观点。所以这件事会让你感到“与我相关 > 职场潜规则,做得越多,死得越快。你的勤奋,才是你失败的真正原因。痛苦,是你的天分。 > 犀利犀利就是要一针见血,要足够震撼人心。永远都要建立做事的优先级,除了最重要的事,其他都不重要。你的拼命努力,只是别人的工作标配。我真的瞧不起你,因为你不思考。在中国,有2000万大学生在假装上课。 > 这个案例就是证明“坏运气是好运气开始”的绝佳案例,很多用户看了都被说服了,尤其是正在经历坏运气的用户,看完会觉得受到安慰,说不定就会转发朋友圈,也去表达你要论证的这个观点。 > 因为一切文章的初稿都是狗屎,这句话是作家海明威的金句之一,虽然有点极端,但很有道理。 > 茅盾说:“练习写作的秘诀是不怕修改。” > 看结尾有没有扣题,能不能制造共鸣、引发话题等,以及最核心的——能不能刺激读者主动分享文章。 > “陪衬机制”的概念。但它在论证这一观点时,用了这样一段话。比如,你给领导写报告,如果时间充足,第一稿可以糙一点,因为无论怎样,领导看完都会提出意见让你改,所以第二稿要憋足劲,搞得完美一些,对比之下,比第一稿好那么多,通过率自然也高。再比如,如果你是女孩,找闺蜜逛街,就不能找和你颜值差不多的,要找比你差一点的,道理你自然懂。这个案例就有价值观不正的嫌疑,容易招来非议。 > 我们应当先把不必要的话、不必要的字,狠狠地删去,像农人锄草那样。不要心疼一句好句子,或一个漂亮字,假若那一句、那一字在全段全句中并不起什么好的作用。文章正像一个活东西,全体都匀称调谐就美,孤零仃的只有一处美,可是跟全体不调谐,就不美。 > 这是我们打磨细节的第一步:删、改。删无用的,改能用的。你要记住,一篇好的文章不是一句话好,也不是一段话好,而是细节、整体上都很好。 > 结果刷朋友圈时,我越刷越委屈甚至气愤,这期间他竟然更新了5条朋友圈。 > 第二,读给别人听,按别人听后的反应来修改。唐代诗人白居易为了把文章改得通俗易懂,常常把写好的诗文读给老婆婆听,一直要修改到让她听懂为止。 > 著名主持人杨澜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没有人有义务透过你糟糕的外表去发现你内在的美。 > 服装搭配方面有一个三色原则,指的是全身上下的衣着应当保持在三种颜色之内,否则就容易混乱。 > 以我们按手机屏幕大小总结出一个大概标准:不超过5行字为一段会有比较好的阅读体验,三四行一段是比较舒服的,一段文字最好不要超过8行。一般手机屏幕显示的行数大概是20行,加上留白的空间,一般控制在一屏显示3~4个段落比较合适。 > 对很多人来说,写作最大的阻碍不是技巧,而是一种病,一种时髦的病——拖延症。 > 第一,明确截止时间,因为截止时间就是“第一生产力”。一件事如果没有最后期限,没有非做不可的理由,就很容易造成拖延症。 > 当你设定了截止时间后,你要预估你的能力,设想你以最高的效率多久可以完成,然后从截止时间往前推,推出你的开始时间。从开始时间到截止时间就是你的写作周期,在这个周期内,你的效率处于爆发状态。 > 当时,我看到李安的一段话,他说他是不可知论者,世上没什么定论,任何可以讲出来的道理都是一种偏见。 > 想在写文章之前就想清楚怎么写,就能写得好,这不可能。我写了300多万字,还是想不清楚,一篇文章还要打磨半天,所以不要抱有完美主义倾向,你要记住:写完之前,完成最重要;写完后,完美最重要。 > 第4节 如何用动词、名词、形容词神经心理学认为,人的爬行脑(也就是控制人欲望的那部分大脑)更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所以,我们进行内容表现时,要多做视觉化表达,少用抽象化表达。具体来说就是两个技巧:少用形容词,多用名词、动词。少用形容词文案广告圈有个不成文的定律:最好不用形容词。你想想看,在经典的广告中,我们确实几乎看不到形容词。 ## 笔记 > 它不能高冷,不能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它不能低俗,不能只迎合人们的欲望。 💭 雅俗共赏 > 但越不去做,就越觉得难,最终陷入死循环。 💭 节奏感,正反馈 ## 书评 ## 点评